“So many books, so little time.” ― Frank Zappa

So I came across this little fella in between a collection of The Art of Programming by Knuth -- obviously misplaced. The cute cover piqued my interest greatly. Considering that it has no more than 300 pages, it doesn't hurt to spend an afternoon reading it.

尼玛被公主按着头教了俩小时发音嗓子都哑了

河边跑步用书。感觉序言写得比内容好就是说。

打一个长长的电话,你给我读北岛,我给你读里尔克

被《祖父死了的时候》感动,进而想读。当年的白话文很别扭拗口,但果然才力和真挚之情并不会局限于语言的破碎和生硬…

(9.19, 2019) 开始追 (update 5.17, 2021)看过最好的群像单元剧漫画,村田老师的神级画工加上 ONE 老师的神级剧本和分镜真是无敌了啊…

开始几卷是靠全家没有正常人的设定和先婚后爱之类的嗑要素撑着,全靠反差营造笑点,但后期几卷展开之后更加着重描写了反战内容和强调了男主原本的间谍任务和结束战争的主线,也埋下了一些潜在的冲突,变得丰满好看了许多。

感觉我特别喜欢料理要素,这两个混在一起就更有意思了。最近看过的料理+搞笑,料理+卖肉,料理+恋爱,甚至料理+最不喜欢的异世界都看得挺开心………可能我就是喜欢吃吧。笑点手段比较单一,基本全靠反差,但只要密度足够高就算单一手段反复重复也确实能让人笑出来ww

本质上还是个爽文,随手捡到神宠神装,用现代工业制品降维打击中世纪轻工业生产什么的,这个套路骨王之类的都玩过了…但就算不觉得特别讨厌,可能因为我就是喜欢看人做饭吧。(迷宫饭也好好看啊,当然九井谅子老师的人物塑造和剧情要好得多得多了)

为什么我没标过…本质嗑 cp 和人设,虽然青春懵懂恋爱感刻画得还不错不过我其实嗑不太动……画风是一等一的棒,精致又独特,人物还算讨喜,但我一直就不太喜欢小格局小背景的幻想故事…大概只是不对我胃口。而且话是这么说还是追到现在了www(

终于找到豆瓣上的系列来标注了TT本来就是半夜随便点开看的,结果被细腻质朴的姐妹情感治愈了,不着痕迹的关怀,记住你的每一个小爱好,在小事和习惯上的心有灵犀,为了两个人的梦想加倍努力,对于比自己强的朋友毫无嫉妒的憧憬和自豪,真是像金子一般闪光的友谊啊TT作为背景设定展现和介绍出来的歌舞伎世界也让我大开眼界,日本真的是有很多种介绍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漫画啊…作者也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每一话后面都有自己和本话相关内容的碎碎念和生活窍门,这部漫画真是健全到令人流泪啊TT

要不就把在追的未完结漫画标成在看好了。但这样我岂不是要看一辈子猎人… 优秀的搞笑恋爱漫画,能准确细腻地描绘青年恋爱的酸甜心境,搞笑的时候真的很好笑…(我看漫画很少笑的)

🕯️这坑我入了…希望看的慢点不至于太快加入被富坚老贼折磨的阵营🕯️

(2021.4.7)是的,没有文化的我真的只看过剧和动画。

我本不甚想讀此書,但除了這本群友抽中的都是什麼劍橋美國文學史全八卷之類ㄉ超長書籍....

(与书本身无关的感想)我现在前半生的志愿就是摆脱贫乏,成为能够自由投身在我想学习和奉献的事物中的人…最近(这三年?)可能都沉浸在摆脱贫乏里忘了本心,太消耗了hh

到底有多好才能被你叫“作家的巅峰”?

我就是想知道中文版里提到的各种书的英文名…

微信读书上有人说翻译不太好,挺担心的

Searched for detailed explanation on ${var//pattern/replacement} and encountered https://tldp.org/LDP/abs/html/parameter-substitution.html ...

香香读的我看来是读不懂。但光镊研究 action myosin 牵拉力和 RNApol 在 DNA 上移动产生的力这两个实验太有意思了…有生之年真想看懂

my dear 寒宝推荐的捏

我倒要看看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jpg

穷困,买不起限量版。最喜欢的动画片(无需限定之一,也无需限定迪士尼动画),充值一下信仰 😇

应该是买了这个版本的(。)

卢老师推荐的,还能不看么!=v=

有这种东西

Jesus2.webp

又是白嫖的书,不读白不读(

(Dec 10,2020) Red HAT嫖的免费开源书,不读白不读…

我不会 k8s,我是傻逼

克劳德推荐豪华想看套餐 3

Cosimo 酱指引咱来朝圣辣(

聽聞乃是最佳英譯

南瓜:“看完黑客與畫家,去整了個 Lisp。 然後‘這啥,咋全是括號‘? ”

🍞:“我高中就讀過了(皮卡丘表情)”

被推薦。Rosen真太淺了(有時間撈出來把書後project做下倒是可)

那紅豆在讀

(01/20/2020)本想借Clean code但没找到 (02/18/2020)囧我還沒看完但忘記續書。。最近也無時間。轉想看先。

学离散的时候翻过一下 有时间应该精读才对

不是你读给我听大概会打一星……我很享受和你用奇怪的语调你来我往地复述俏皮话的过程,更享受顺着某句话聊下去的神游,和你在不知说什么时发出的各种可爱的拟声词,但书本身实在是让我对木心受追捧的程度产生疑惑。我曾经为了骂李碧华读完了所有她的小说,可能木心也会成为这样一个作者。希望读了点别的能让我对他印象好点。 说回内容,我实在不知道价值在哪。无非就是反复掉书袋,把微博式的破碎语言和浅薄思考用华丽辞藻和典故包装起来制成精致易拾的牙慧,让想要装逼的人喜不自胜。说来说去思想上也就是斥今追古,抑中媚外,精神希腊人+德棍罢了。正经随笔干嘛不看蒙田或纪德,兰姆的报纸水文或者黑塞的打油诗都比这有意思。

电波就得电波对得上才会觉得好看www漫画其实体验不太如看番,因为番对一些无关痛痒的回目有所取舍。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结局动画化

(20220329)教材还能不看吗…(220706) 看 UW 的 slides 比看书有用,不过可以用于查阅。电路对我来说真是太痛苦了…飘过就得了吧。

Mrs Dalloway...没有想过丁玲竟然是这么有才气的女作家,我对中国文学真是知之甚少。很好奇为什么没有和 Woolf 比较的短评,多么明显的(虽然稚嫩)意识流啊…也许是重新发现女性主义视角的风还没吹向中国文学吧。

极佳的科普。知识越多乐趣越多

整本书都在诠释什么是“没有灵气”

“你这家伙写得简直是小说”

刚看了三四章,鸡汤味好浓。“算是个缝缝补补的语料集吧” (完整评价已搬迁)

“把你的博士论文拓写成一本书是什么体验” (完整评价已搬迁)

"生存还是毁灭?" (完整评价已搬迁)

(220322)翻译是不错的,不知当时为何觉得烂。据说莫斯是第一个做比较人类学研究的学者,之前更推崇马林诺夫斯基的沉浸式田野调查…我没有专业研究经验,只能分享一些感受。本书讨论了一个极有趣的问题:人类社会的经济体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莫斯的答案是透过礼物,即“非营利性的总体呈献”。本书研究了广泛存在于部落社会中的“夸富宴”,同时与史书进行比较,提出了解释人类早期经济行为的理论。书中大量实例,旁征博引,对核心观点螺旋式地反复论证(偶有过拟合),详实有趣,没有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本书不仅能获取知识,还可研究理论、思考观点,甚至学习研究方法。莫斯在书末提出了许多朴实而热切的构想,思考他的研究对人类的真实意义和未来指导。我想莫斯应是一个真正热爱人类的人,否则是写不出这样一本治学严谨思想浪漫的书的。

(220406)本书的核心观点在我看来是:人类是想象的生物。开头论述人类的特殊性能够想象和相信虚构概念,中部介绍了几个核心虚构概念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尾讨论了科学革命对人类想象概念的影响+展望未来。书中提出了很多耳目一新的概念,如第二部分关于农业革命的”反文明“式拷问(当然第一部分对于很多缺乏知识的人应该也挺震撼?),但我个人觉得很多论断站不住脚。在我熟悉的领域能感到作者援引论据的片面性;亦有批评说书中对于大多数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所以本书可能不应说是科普书,它并不适合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应把阅读本书当作批判性思考的思维体操,在他提出问题是也质疑他的问题,不要全盘吸纳他的观点,这样才是获益最多的阅读心态。(btw作者身为历史学者能学习生物学和人类学知识并加以运用也挺难能可贵

(已读完,需要回忆一下)20220521对于抱有和我一样期待的读者提个醒,本书的重点非是在于了解犹太教的产生和犹太人这个族群的历史——关于这些只有区区两章的简短介绍,而是更多从神学的视点让人理解犹太教的信仰,犹太人也是作为“具备此种信仰的人”。书中有大量犹太教贤者的介绍,宗教词语的阐释,介绍犹太教的变迁也有某种“教义改革”的视点。这似乎假定读者有基督教背景…或者至少有宗教背景。譬如开篇便使用一些基督教和犹太教概念对比的“关键词”来试图让基督教背景的读者更加熟悉。很不幸,这并不太适合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无神论国家的读者。能够接受神学的 mindset 读完还是有所收获(不过翻译很烂),不能接受的话也无可厚非吧

相当可爱。一本可以窥见当时事物风貌的小书,菜谱和要点记述也颇详细,喜欢做菜者可以比照之用于复原。和汪老一样,多记述南方菜肴。尤其是苏杭菜,给身为北方人的我很多新奇,比如笋竟然重要到能独成一章…南方竹子真是多,连粽子都用箬叶包;还能看到小小的地域歧视,比如袁老还经常嘲讽金陵人毛都不懂,真是笑死。不过虽然书本身值得一读, kindle 商店的电子书却排版十分杂乱,还有录入错误,最好还是买其他版本。

又是一本不知道读完多久的书,实际上是在高中刚买 kindle 时就购入的电子书,也不知道当时出于什么心态买了。是一本透过几个实现预见到 2008 年次贷危机并从中获利的聪明人的视角记录当时的金融海啸的……科普书?书中塑造了几个古怪聪明的天才,对赌/做空次级抵押债券这一金融行为把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对抗市场和盲从,从中套取了……嗯,巨额利润?听起来像一个华尔街的好莱坞故事,事实上也好像确实被拍成了电影,看豆瓣评价还不错。电影先不论,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给仅仅具备初级(指曼昆经济学级别)金融和经济知识的我基本阐释清楚了次级抵押债券是如何引起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利用评级模型的漏洞把贷给无偿债能力人垃圾债券评高级别),情节也意外地跌宕起伏,值得一读

(20220425)从高中学习分类学的时候就一直觉得知道了花鸟鱼兽的名字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走在山间路旁,或是在江原道的山里的时候,身边总是有些认识的植物和鸟鸣,亦总是能够发现藏在枯叶下的细辛或难以注意的虫蜕和果实,便忘却一切孤独压抑,只觉人生可爱。这本书便是用令人感动的流畅、优美的语言展示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的。虽然今天才刚刚开始读,但已读的每一章都让我心中充满了快乐…我不爱人类,但我真的好爱这个地球啊。(202205?) 读完好久了,向寒宝鼎力推荐了w

(20220521) 因为色推和冰冰都看了电锯人,被安利之后看的,其实当天就看完了,觉得大为震撼,主要是为扎实的画工和表现手法,大家津津乐道的黑暗恶魔登场、万圣节和”尸体在说话“的确给人极强的冲击力。因为是看完炎拳之后才评的,剧情深度(和折磨)比炎拳减弱很多,简直可说是小清新的程度。暴力美学+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充满转折跌宕起伏(也略显狗血)的剧情不免让我想起朴赞郁,电锯人这部作品也和当年我看老男孩一样刷新了我对电影和漫画的表现形式的认知。当然电锯人里的各位角色也颇有魅力,帕瓦蕾塞学姐和早川秋都好好啊——但我还是想做玛琪玛小姐的狗😭就要坏女人!就要坏女人!

写了一半读后感登录信息过期了,他妈的,突然不想写了

忘了自己已经看完了(需要用到的章节),这辈子应该不会搞电路(我也学得挺烂的),但学习体验很好。MIT OCW 的课+学校听课+本书学习模电和数电(对应到国内是这两门课吧?)可以说是我能想到的学习最佳实践了。OCW没有涵盖全书内容但会给你一个非常好的 big picture,对于每节要学什么心里会非常清楚;我校教授非常注重教授解题方法,课上会领着推好几道例题,把 ocw 欠缺的课上推导都领着过一遍;书当然是什么都有但不够生动…复习的时候自己看最佳。(夸了这么多我还是八十几分,可见我电路就是很lj=。=

全篇 70% 都在讨论米其林星级餐厅的书真的能叫做「大众饮食」吗?我本来对这书的期待是从历史、地理和社会风俗方面讨论日本饮食结构…结果竟是一本旅游指南性质的书,好吧,本书是「roads & kingdoms」的独立网络出版公司的一系列书籍之一,我大概对它其他的书都心里有数了。 当你把对它的期待降低为一本旅游指南时,它反倒显得脱颖而出起来了。撇开我极其厌恶的鼓吹职人文化和为诸家奢侈餐厅背书的部分,它确实也谈到了一些历史,譬如日本主食结构的转换和美援面粉的关系,北海道在地理和历史上的特殊之处等等。有关危地马拉御好烧师傅和北海道的牧场两部分是最有趣的。总的来说是本花钱看就亏了的书…

T_T 总觉得自己不配给 JO 写书评

有人说六部的主角团因为死在了原世界没能到达新世界,所以是坏结局,我倒觉得反而这样才好。在新世界里徐伦改名艾琳不再是 jojo 需要背负着命运的血脉而且和阿强关系看着也不错,安娜苏也不再是杀人犯和徐伦终成眷属完成了自身的救赎,艾梅斯的姐姐也没有死,这才是他们该有的全新人生和幸福结局啊…想到徐伦对安娜苏的求婚的回应还是很感动,在这再敲一遍方便以后回来看好了:「行啊,安娜苏,你可以向我求婚,因为你不是因为对现况感到『绝望』才这么说……或许你自认内心漆黑,想法看似绝望,我却感到了无限希望……就算唯一的活路细如羊肠,对抱持希望的人而言也一定大如康庄吧!」

影视剧改编拯救原作系列…原作小说是真的好烂,充满意淫和不合理的情节,诡异的人物塑造(李云龙城府极深?别逗了)。并不是只要讲了文革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啊

借卡郭德纲长篇单口相声《解学士》(当然我也想听刘宝瑞老师的)[update Mar. 28 2021] 郭德纲的闲白和琐碎笑话很多,人物鲜活,更符合现代听众的口味,该说这真是天赋活嗬。我其实不喜欢老套的中国传统故事,但也能听个开心(更开心的可能是《张小乙下南京》)

不是铁路迷但是很喜欢这个系列…

发现 Kindle unlimited 包含此书,即刻借阅。内容是读了个不亦乐乎,网传的名场面当然都有,但书里更多的是对时局的困惑、纠结,对将来的迷茫不定,对自己若隐若现的理想在怀疑和踌躇满志中的逡巡,看起来很有共鸣。从骂考试,到渴望朋友,到丧母之痛,人之情感,在 1934 年和今天,未有什么不同。西洋文学系的夹英文习惯还更符合我这留学生了。本书前半还附赠一些季老写小学和初中的散文,也颇可读。书中用语还很有意思,有时间应该整活一个十分钟入门清华园体。问题是电子书排版质量过差。书之注释与正文全无区分,读起颇费力。我大体上还是有基本的文学常识和英文水准的,很希望能略过括号里复述的正文加翻译或 Goethe 生平简介之类…… 且不止一处有注释的第一个词跑出括号的现象。不建议购入此电子版。

自从美国返来我再没寻得到此版。。。权标记为读完。《红拂夜奔》约差半章,《寻找无双》未读。日后以他书补标。此处只能评万寿寺:是我目前读到王小波想象力最瑰丽最洋溢的小说,叙事结构极其精巧且未因形废意,实在喜欢……(呸,你只读过这一部长篇)可惜因是近一年前读完情节人物印象均模糊不清,回忆时除了薛嵩红线外脑子里还冒出克娄巴特拉和比掉的片段……可能因为都有一个白衣女。这么看来整本书都要重读了。

手中现有的全部读完了(漫画我总是只标 1 本作为记录,不然豆瓣现在应该觉得我是日本文学大师)。非常感谢白佬为我提供了扫描版阅读,只是限于我在国外无法购入实体版,今后一定会补票的。没有想到国内也能有这么优秀的奇幻作品。剪影的表现手法确实在某些章节影阅响读(《南瓜》这一章…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就事我,看了好几遍),但对整个故事集的表现力可以说是增光添彩的。一个个琐碎的故事彼此交织,拼凑起了宏大的世界观,丰满的人物形象。好喜欢疯狗和雅戈啊。

An inspiring book focusing more on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nstead of merely listing facts. Most of the schematics strike a good balance between being too concise and being too detailed (an example for being too detailed: some of those schematics in Lehninger's PoBioChem) (英文寫不下了) 不過這書的章節安排方式比較混亂,書中細節也太多了(簡直是把論文直接搬上來),對於初學者肯定不甚合適

給托尼老師推薦這個的時候發現沒有標注。此書的詳盡彩圖非常適合參照,不過解剖當然還是要實作,以及一定要對照理論書籍上的模式圖。

刚开始看没多少(Part I 一半不到),各种方面写得都相当清楚,不愧是基金会 member 讲自己参与设计的系统……连如何安装和配置 Hadoop cluster 写得都比垃圾官方文档详尽(…)真是高下立判啊 🤣 (Update Dec 5, 2020)跳过了关于 Pig Hive 等等 Apache 生态组件的介绍还有 Case Study。产生了已经完全掌握 Hadoop 了的错觉。不过,学了没人用的东西还真是对不起啊(半恼)

這本書的英文原版寫得就足夠艱深枯燥了。中文翻譯更是慘不忍睹。雖然一部分原因是我知識水平過低,更需要綜述型的書來進行初步的概念理解。論介紹概念 Tanenbaum 的 Principles and Paradigm 有趣、易懂的多,論瞭解技術細節不如直接去看論文。不知道為什麼有如此多的擁躉(Update Dec 2, 2020)我終於是讀不下去了...這書不能看,用作 Tanenbaum ㄉ補充說明還可以。原版都不推薦,中譯更不推薦...

Novella 這個字真是太適合這部集子了。Mérimée 只寫過短篇,本職是考古學者,遊歷多國,有關希臘、西班牙、科西嘉、土耳其等地的風情歷史此人可謂信手拈來,書中大多(全部?)故事也或是本就設置在異域,或是有異國人。高龍巴一篇對於高斯的風俗描寫真是誇張又迷人。既是考古學出身,在自己的作品裡也不免想要搬弄知識,很多時候實際上和情節無甚關係(卡門其四)。有人可能討厭這掉書袋,我倒是蠻喜歡。本版因是傅雷所譯,年代久遠,用字頗古,佶屈聱牙,影響表現力。不過就算重譯也不見得會優美多少,可以形容是樸實直率的文筆。實際上 Mérimée 情節設計和人物刻畫的手法都不算高妙,經常有種戲劇感(指表現手法誇張甚至稍嫌生硬),但更奇怪的是讀完之後又覺得人物形象很能夠憶起,情節也頗有趣味。可能這就是大師吧。

Sweet potato 竟然譯為甜馬鈴薯,真ㄉ有笑到我。某些段落又意譯太過,並不信達雅...這本中譯也不大想讀完了。實在需要更好的電子版本,無論中英。

這是針對 Kindle 商店所上架之版本ㄉ評論,而非針對書籍本身:有大量錄入錯誤,如 be 錯誤錄入為 he 。這比使用五筆輸入法時輸入字形相近ㄉ字影響大多了。一章中至少有複數處錯誤,實在難以忍受。無法卒讀。

何必有現代篇呢。覺得這樣結束也挺好⋯⋯

比正劇好看哎(

小川悅司這幾年經歷了什麼?被食戟之靈污染了嗎(

第一部沒有引入黑暗料理界時還是個勉強寫實的漫畫

實際上是一本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完讀的書,我並沒有讀好幾個月🤣 我想「資本主義」這一議題大概不是一本小書可以寫盡的。讀完本書我對資本主義的萌芽階段有了一定的認知,但對於究竟資本主義社會如何發展到今日之形態依舊感到迷茫。書中亦毫無解釋地使用了許多不知含義就影響閱讀的詞彙(例:反托拉斯立法)。總覺得通識讀本系列的目的之一是讓沒有背景知識的人也能讀懂,但說不定是我太沒有文化所致…… 通識讀本的另一目的,令沒有背景知識的人對本領域產生興趣,本書倒可以說是做到了。衍生產品,貨幣的理解,資本主義、剝削、父權制與女性主義的關係,都令人想要更深瞭解。果然研究不論何種領域的運行規律都是有趣的。 關於譯本質量,感覺有些詞彙的翻譯似乎不甚統一,我隱約感覺「資本主義生產」和「工業資本主義」在原書中似乎是同一詞…

4星給編書水平。但會計這一學科整體來說就是弱智的學科...

陳老作品風格很統一,倒是能寫透某一類型也不容易。的確是凝聚了此生體驗的文字呢 短篇中篇有的成文太早,不過藍袍先生和四妹子都不錯。散文則只能說對作傳有用ㄌ。整書實際文學價值一般。但應用於理解陳老的創作心路還是很有助益

啥也沒講ㄚ。都不如我網課惡補的多

掃了遍。不如讀官方檔

老师说,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在热寂之后整个宇宙会环球同此凉热。众所周知,银子是热导最好的物质,因此在一块银子上,绝不会有一块地方比另一块地方更热。在白银时代,也绝不会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有思想,领导不蠢,公司也不蠢。每个妄图发声的人最后都会“比”掉。 本书收录《白银时代》《未来世界》和《二〇一五》三部中篇。《未来世界》大概是最好懂的一篇,推荐先阅读此部分,虽然三篇事实上时空上有所联系,但先读《未》应该不会影响观感。当然,一如既往地有大量直露错误。不过直露错误也有高下之分——小波比贾平凹高明也深刻多了。

读过全本…还在考虑要不要因为是年代所限加一星…

我是xkcd的(大概不算忠实)读者,这书听过很久了,但今年才捡起来。非常有趣的科普,虽然作者在某些scenario上考虑的还不够全面(比如地球停转问题和算力问题),但这真的无伤大雅甚至我有点吹毛求疵了2333 我个人觉得最有趣的是 a mole of moles、海洋传送门+火星上倒水和中子星子弹问题。书中还插有weird & worrying questions供人一笑以免某些人看了太多science facts产生疲劳…真的很棒w

可能是当前最好的中文LaTeX教程书 唯一的问题就是有点标题欺诈: 这书其实不太适合纯新手入门——我已经写了大半年LaTeX了, 还是在本书中学到不少, 比如关于LaTeX发行版、LaTeX历史, LaTeX编译过程, 和非常简单的编写宏包和模板的指引等(这也是我读本书的目的 虽然最后还是靠LaTeX2e官方文档)。 作者本人是水木清华TeX版版主milksea, 也是CTeX的贡献者之一, 对于LaTeX可谓十分熟悉。能感到书的确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意图广泛又深入浅出地介绍LaTeX的种种特性。书籍精美绝伦的排版本身就是LaTeX的最好宣传工具。最棒的是为了中文用户特别了增添很多关于在LaTeX中写中文的技巧和要点,这是他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远胜出于其他外国经典教材的一点(不过我用不到)

好像要模仿《金瓶梅》和《红楼梦》,但从里到外只透着鄙陋和猥琐。出版的书中删节了大量性描写,使得情节不甚完整,不过补上也并不能弥补本书低劣的人物塑造和内蕴…人物行为十分割裂和夸张,不要说他是想写现代社会人情虚伪,人家刘震云怎么就没像他写得这么做作……世情的描写也透着穷酸文人的意淫感。我真很想问问说这书好的人它到底哪儿好?我反正是欣赏不来。

looks like preaching to me...

可能该算补卡的一本书 内页可打开的设计很赞 (一开始还以为是书页裁切不齐23333藏得太严丝合缝了)有些页配合卡带做成了金或银色底色 其实很影响阅读-_-总体来说收藏价值大于阅读价值吧

弃 中译不太行。。我怀疑译者可能也没看明白有些内容就硬直译了 有种盯着翻译都能想出英文原句是啥的感觉

补 我现在还是觉得芙兰烂尾了

全部都看过 当年还是在贴吧相册半夜扒着看……

画工没有进步(或者向着诡异的方向进步……)最后有点烂尾了 不过也算有头有尾了吧

年代感太重了 不抱着考古的心态没法看……大家嘴都张好大哦

剧情很王道……其实没什么太出彩的 是当期佳作。动画制作其实是给漫画加分了

我咋没瞅见插图… (Update Dec 15 2019) 当代作家受魔幻现实影响的当真不少…就目前我读过的为止,白鹿原应该是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最好的作品(尘埃落定也不错)。和丰乳肥臀倒是可比较的…显然比丰乳肥臀好得多。人物虽然有点样板但还算是饱满(比写假人强…)。还有一点优势就是情节叙述到五十年代就停了(不包括插叙),避免了评判当代政治…当代某些乡土文学作家评判新中国政治调调如出一辙,对改开的看法经常很可笑😑充满陈腐气…白鹿原没有这些糟粕,令人高兴。 我越来越觉得莫言何德何能得这个诺奖…

虽然看完13卷和看完结局了也没什么区别…

有人说小说分为写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 照这个标准,《一地鸡毛》肯定是生活体验。虽然生活体验肯定比生命体验差一层意思,可对于我来说看着还是挺有趣,偶尔能有些共感,偶尔又能发现一些新角度(可能像农村孩子第一次看赵树理…) 有关八九十年代小人物日子的琐碎和无奈 写得真不错

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教材,非常适合自学,非常深入浅出,学得非常非常非常快乐,习题也好玩,lab更是好玩到爆表了。当然也是因为这课我遇到一个非常非常热情认真负责的教授就是了。比起主动找这本书来看的帽老婆我积极性还是差了些x 说到这门课,虽然期中考汇编时候掉血debuff加持+心态崩了考得一塌糊涂大概才排到中间=_=,但期末考CPU架构和虚拟内存是班级top10ᕙ( ͡° ͜ʖ ͡°)ᕗ作为外系的小垃圾考过了一堆计算机系学生还是有点骄傲的(说起来我还觉得我汇编学得更好一点啊= =难道是其他人硬件学得太烂了?) (Nov28 2019 Update) 读完了 还得反复看几遍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的确蛮幽默诙谐的 但登在报纸上的俏皮文章又能有什么出众之处呢…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哲理散文/杂文/随笔之父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显得很多内容十分爆笑 怪道在开头蒙田就自己告诉读者“你们憋读了” 不搞文学研究大概没必要看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很一般 甚至有点像初中作文…没有什么能文学欣赏的价值 只能用于理解陈忠实的创作背景 平铺直叙甚至于平淡无味的内容(游记尤其差) 生硬的比喻 还有“哦!……”和反问句和诡异引号使用…可能是因为我是城里孩子本身就有隔膜… 有些时候需要努力地设身处地才能共感想表达的情感 说理方面该说也很幼稚…小说写得好和散文写得好真是两码事 不过,也真的能看出他的不容易 一步一个脚印,克服各种艰难走到今天 著成《白》书 (能看出他很自豪总是提起来哈哈哈)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果然张爱玲写的东西就数散文是最有趣的 张颇会用比喻 在这里也常见到 凭谁也想不到会这样喻的东西 有点诡异可又觉得是最恰当的 当时的散文大多都见刊登报 有点像社论了 基本都是针对某主题发表观点看法的 当然不免夹带私货 这种意义上说是“自传性质的散文”倒也可以吧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所谓“西班牙诗人中最伟大的一个”完全名副其实 译本也不能减损其文字令人动容的优美 大量神来之笔 赏析一些诗歌时不知其写作背景有时就不能领会到其中韵味和感情 可有的好诗即便不知道诗人所经历的苦难与他特殊的身份也往往能领略到其痛与爱譬如海子的诗 譬如塞尔努达 像用钝的刀割 像浸在冷水里 啊 能发现他真的太好了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和园圃之乐的题材是相同的 甚至有少量的重复篇目(不过不多)两本合作一本可以算是黑塞田园生活的完整侧写了此译本语言比较考究(?)诗歌翻译的美感更足 主题性也比较统一,围绕堤契诺展开,且有更详细的序介绍写作背景 但散文部分偶有堆砌厚重之感 有一点感触很深 读的时候经常看黑塞没事就写去捡栗子 只觉得很有意思 后来看跋才得知是因为黑塞当时穷困潦倒 有时只能捡栗子果腹…这苦中作乐真是让人感慨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之一。其中有两本都是黑塞的田园散文。此版译本文字平实朴素较为生活化,从文学角度来讲,实在不能够说是瑰丽或深刻的散文(同样岁月静好的塞尔努达…。其中夹杂的残篇小说(非常样板戏感)或诗歌,适宜作为理解黑塞作品的补充 或作为向往田园生活的文青的精神食粮 嘛 不过也不是说觉得除此之外一无是处了 黑塞可能和我在某些文化侧面立场天差地别:我是工业和科技的拥趸 是坚定的无神论者,而黑塞是虔诚的新教徒 对科技持怀疑甚至轻微否定态度。但这不妨碍我欣赏一位老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虽然他的画作不能说好 侍弄园圃和植物的能力也谈不上有多高超 可的的确确是充满热爱的 就只这一点就令人感动了。

biased

竟然没有标= =立场过于biased 不是很喜欢 不过比起续作比利战争来讲姑且还是客观的 (Update 01/17/2020) 想了想给它打了个长篇小说的tag

Principles of Genetics的中译版。因为译者是戴灼华和乔守怡两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可以说是简洁易读。我觉得它更适合做年轻人的第一本遗传学教材:它比戴版遗传学和刘版遗传学更适于入门、更简单易懂,也更贴近现代遗传学技术。 不过戴版的内容是真的难噢。

Textbook for this semester's Genetics class. Went through the textbook on my own though (the lecture progress is slow, currently only reached chap10 or so). In conclusion it is an easy but concise book, serving as a good revision for what I learnt from CNBO. p.s. The second half of the book is significantly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first half.

从今年这个课程安排和各种其他安排来看要用到的地方太多了 光会add -> commit -> push实在是不够了=口= Oct 21, 2019 Update: 不错的Git进阶书籍 推荐阅读章节:Git Basics, Git Branch, Git Internals。 Git Branch一章非常详细地剖析了branch和rebase的本质,并且对如何使用它们提出了指导,非常有价值;而Git Internals则概括了Git作为一个版本控制系统的底层实现(虽然我是不懂Ruby) Git on the Server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用—毕竟大家现在都采用第三方(GitHub, GitLab)托管代码了,所以GitHub一章可以不读。其余章节则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

…我居然没标注过这本书

噢 我居然忘记标记这本书…其实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 看了之后(因为赞誉颇多)觉得很失望…

除了人设一无是处啊…我倒是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掐cp的了

因为插画真的好漂亮所以在图书馆路过它的时候没忍住借过来看了…是一本简略可爱的小科普。虽然有些囊括在里面的科学家我个人觉得有点凑数性质…… 出现在封面上的女性科学家有: 1. 左上红色:Mary Anning 玛丽·安宁 古生物学家 2. 右上橙色:Mae Jemison 梅·詹米森 第一位非裔女宇航员&医生&企业家 3. 左中紫色:Jane Cooke Wright 简·库克·赖特 化疗之母 4. 右中蓝绿:Rachel Carson 雷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作者 5. 左下蓝色:吴健雄 实验物理学家 6. 右下绿色:Marie Curie 玛丽居里 (大概不需要我介绍)

“不愧是诺奖””不愧是经典名著”“这才是魔幻现实主义”

读到结尾觉意犹未尽,却又觉得这样结尾最好。高中时觉此书索然无味,翻了没多时就放下了。可见有些书不至年龄积累了几番阅历也读不出什么滋味来:当然,也有可能是我鲁钝。称它是什么“婚姻圣经”(我还听人这么评过傲慢与偏见),虽然有一丝道理,可听起来又有点可笑。时评多论此是近代《儒林外史》,这倒是稍微贴切的;可又真据此理解为针砭时弊之作,决对又是把书看窄了。倒不是我非要附会,可那卑懦无能的方鸿渐,真有几分像我自己,“并不讨厌可全无用处”;柔嘉身上也有几分这种感觉:对一切全无兴趣却又有几分主见。小说里每个人物的丑态与性格能接刻画如此入木三分真是绝了,虽然不知道那个年代人是不是真都那样拌嘴? 另:我所购版本书末有杨绛先生之跋,讲了钱锺书先生写作本书之时种种。极可爱。

这本书比起《我与地坛》主要是追忆怀念,更像是史铁生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对几个“终极”问题提出的思考,通常都是由一简单的话题而喷薄出讨论的泉眼,而后连续的思考像水波一般涓涓而流,最后通常都是汇集到“神性”“泛爱”等话题上——说实话,这书甚至有点像福音书,确实让人体悟精神上的信仰能给人带来的温暖。虽然的确所选随笔皆是相似主题,很可能也是集中写作,但因为本书内容全部都是输出观点,可能更适合在征订的杂志上分散地阅读(况且也说了是碎笔嘛)——毕竟猛烈地接受观点是一件令人疲惫的事儿。说实话,我有时觉得史铁生可能因为困宥在轮椅上太久,无法向外探索,只能向里发掘人性和生存的思考,在自己广泛的思绪里有点迷失了,以至于在最微小处也能生发出无限的联想和思索……说不上是好是坏吧。

我觉得冰心的翻译水平不行

翻译很一般...

鸡汤好浓

可能学动物学绝无仅有的中文教科书就是它了吧...

最经典的植物形态与解剖教材

彩图漂亮 适合学分类

逻辑混乱 特别是脑与神经和泌尿部分 但知识点丰富

"鸟类生理学"

国内最佳中文遗传学教材

和李合生版本区别不大 除了字和开本变大了以外

和之前看的《北欧神话》一样,这部书言语戏谑,十分不严谨。不过我对印度神话兴趣一般,没有查太多资料…看了乐呵也挺开心的。印度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了,原始资料太多,没有查阅原始资料的欲望:p 据书中(和查证后所知),现在印度教对梵天的信仰业已衰落,主要信奉的是毗湿奴和湿婆两位神祗。毗湿奴就是所谓具有完美人格能力也最广大的神,而湿婆反而更像人,性格怪癖暴躁却又直爽,是个妻奴。我猜测可能对湿婆的信仰是后来崛起的吧,毕竟在压迫的条件下,人更有可能去追随一位全能的神明以期待被拯救或麻痹自己;在富裕的时候,可能会更加追求和自己相似的共感吧…当然也有可能是湿婆崇尚苦行,施加恩惠的标准十分明确了,谁苦修得很就给谁恩惠。而且他很真性情,要是真的中意谁可能苦行一天就有恩惠了…出自这种取巧心态也说不定

娱乐性质的书,叙述方法很戏谑,充斥着流行词汇,多少不算无聊,但不严谨,只能看个乐呵。想要了解严谨(?)的北欧神话的话维基百科写得比它详尽多得多… 查资料的时候知道了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应该是诗体埃达、散文埃达这两部史诗。另外的比较原始的改编作品还有尼伯龙根的指环。打算以后有时间找来读读。

数学语言标注十分清楚、规范! 是我见过的最规范的一本书... 难度中规中矩啦, 行文逻辑及其清晰, 习题量也比较充足; 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啊

书本身很简单, 书后习题也很简单, 只要看懂了就会做得程度, 大概是针对工科生的吧; 但是话又说回来本书的Annotation方式真是令人抓狂... (Update)比我读的数学生物学的线代入门写得还差 草 再降一星

买来充值智商的,似乎确实有充值到账:本来没底的线代1拿了A的成绩。可以说是(我这种数学)白痴也能看懂的线性代数教材。可惜是习题量有点少。不过扪心自问:习题多了我会做吗?我不会做。习题多了我会做吗?我不会做。(两个疑问句重点不同)

作者感觉年纪很轻,写东西蛮俏皮可爱的。虽然比起严肃的文集,看起来更像微信公众号长文辑成一本书了…不过我不讨厌。我很喜欢史实考据,也一直对《金瓶梅》颇有兴趣,(虽然不是个传统文化爱好者,充其量是猎奇心理,惭愧惭愧)所以看得蛮愉快的。至于考据的正确与否,以我的知识储备实在是评判不了,姑且认为值得一看,起码能获取一些无用而有趣的知识不是?

书很简单, 写得也很清楚, 课后习题很多, 傻子也能学明白: 当然这仍然不妨碍我学得很烂'; 和线代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书后得supplementary materials非常锻炼人, 可惜我都没动手实现过几个, 特别是computer projects= =嗯 如果所有人都把教材上安排的任务都做了的话, 大家就都是大佬了吧...

Biased.

还行 能看 扫盲级 简单易懂

离散数学第一章的内容需要花这么多话来讲? 有点失望

I'd sa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is better than 王道乾's Chinese translation. Most likely due to the similarity between European languages.

非常讨厌这种悲天悯人的视角…真的很刻意

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整体故事极为薄弱 可能只有点子好一点…

很平庸 有2.5星这个选择吗?还没到差的程度 但也不觉得“还行”

还不错 比Campbell简单一些

//课堂读物(2/7) 其实很惊讶马克思主义竟然对大众文化研究理解有这么深厚的影响…听老师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原话the economic basement decides superstructure, which is literally everything)时候感觉仿若在国内了hhh

没读过别的,但这本真的很详细很小白向了…入门cultural studies真的不错了 //课堂读物(1/7)

真的一般般,真的。

论野鸡译名如何埋没一本好书。 逻辑清楚,抓大放小,把几个主要矛盾都讲清楚了。真的极简,真实入门级好书。助力我这种历史小白建立成熟史观。可能后面经济之类的有些散乱了,瑕不掩瑜。值得力荐。

披着算法和计算机科学外衣的英文鸡汤🤤 文科生倒是可以看看啦…怀疑自己能不能看完orz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部言情。是比他作更能登大雅之堂,可称为文学。看过生死桥再看它有一种既视感…不知成书早晚。结尾依然不行,有人说现实得更加残酷,我倒是觉得拖沓又市侩。还是电影好看。

从头到尾都是匠气,通俗点就是套路,写北平上海也是香港调调。设计感太重,尤其是最后一章…不过完成度比他作来得高些,故事讲得圆满。节奏倒是还是不行,前半部拖沓,想要清新纯真却让人困倦;后半部又急躁,纠葛起得仓促也结得仓促。

译林版的翻译还是太差了 有些句子文法不通…

食欲和性欲有着微妙的相通。 适合半夜一口气看完的一本,感觉这些中短篇比较适合李碧华呢。收得快,不至于暴露她处理剧情能力的不足,能很好地体现出其文字的优美而又不会让人视觉疲劳。

收了《青蛇》《秦俑》《诱僧》三篇。《青蛇》尚可,痴缠纠结写出,却也浮夸,欲喻之理与情节结合怪异十分做作,反而不如电影之诠释,结尾…实在倒人胃口。有的时候感觉李碧华根本不会结尾,总是一拖拖个几千年拖到意味尽失,要么就含糊过去。《秦俑》就不说了,尴尬到脸酸。《诱僧》我觉得甚至比青蛇更好吧,有一点点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感觉,关于欲的描写非常好。

收了《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只能说是言情小说。《胭脂扣》《潘金莲》实在是庸俗得令人生厌。总感觉李碧华是端着架子写书,字里行间都透着怜悯,反而刻意到做作。《满洲国妖艳》倒还有些趣味。